胡子和战争有什么关系?希特勒和日本人的小胡子有什么讲究?胡子的款式是如何变迁的?
男人们开始刮胡子了-新石器时代
据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用磨光了的石头,贝壳等工具刮胡子,确切点说应该更像是[锯]胡子,找不到合适工具的时候他们甚至会用火烧掉胡子,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减少虱子,跳蚤等小虫子的寄生。铜器出现之后,有了锋利轻便的趁手工具,男性们就更加热衷于让自己的下巴变得更加光滑。
输了就得要听人家的-古罗马 士兵不能留胡子
在西方,从亚历山大大帝开始,他要求自己的士兵平时必须把脸刮干净,以免战场上徒手搏斗的时候被对方抓住胡子,这一习俗一直保持到古罗马时期,罗马皇帝屋大维和凯撒都是不留胡子的。后来,留着大胡子,被视为野蛮人的日耳曼人击败了罗马人,男人们又重新留起来象征威武的大胡子。
还是别留胡子了-天主教 矛盾的天主教的神职人员
由于耶稣就是留着胡子的形象,因此基督教徒们大多蓄须。在中世纪欧洲,胡须是判断男性是否到了婚育年龄的标准,而天主教的神职人员却都是终生不能结婚的。为了化解这一尴尬和矛盾,天主教廷正式规定神职人员必须定期刮胡子。由于神职人员的崇高地址,普通男性夜开始刮起了胡子,蓄须则再次成为了野蛮,贫穷的象征。
纠结的沙皇们-俄罗斯
在同一时期,信奉东正教居多的东欧国家则坚持蓄须的原则。俄罗斯首位沙皇伊凡四世就觉得俄罗斯人若像西方人那样剃去胡须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孽,是对上帝赐予的面容的侮辱,然而到了他的后代彼得一世的,又认为还是下巴光滑的男性看起来比较顺眼,并对想要留胡子的男性开征[胡须税],从此俄罗斯人的脸上也变得干净了。
胡子象征权威
克里米亚战争中,由于没有时间刮胡子,取胜归国的英军士兵们大多是大胡子,一时间蓄须重新风靡欧洲。随后不久,德皇威廉一世登基,他标志性的[海豹胡]也成为了权威的象征,他的孙子威廉二世觉得[海豹胡]还不足以张杨自己的个性,他把胡须两端向上高高翘起,形成了更张扬的[牛角胡]。
引领中国风潮-俾斯麦
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也已[海豹胡]的形象示人,他的海豹胡甚至影响到了中国的北洋军阀们。袁世凯,段祺瑞,张作霖,曹锟等大军阀全都以[海豹胡]示人,后来,由于奥地利帝国要求官员必须剃胡子并露出下巴,作为对立,改革派和革命派人士纷纷留起了大胡子,其中以马克思,恩格斯尤为明显。
鬼子们的卫生胡-日本
为了方便打理,以希特勒为代表的欧洲人率先发明了[卫生胡]。日本明治维新后开始全盘西化,同为二元制君主立宪国家的德国成了日本的首选目标,因此[卫生胡]也传到了日本。[卫生胡]显示在日本的武士阶层流行起来,而到了军国主义盛行的昭和年间,崇尚[武士道]的日本军人也纷纷留起了这种胡子。